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,即阴历年,俗称“过年”过了腊月二十日,人们开始购买各种新年用品,腊月三十日前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院落和房屋,并粘贴年画和对联。除夕夜,全家人喝酒辞岁,初一五更,每家屋内烛光明亮,待燃放鞭炮后全家人吃水饺。晚辈人向长辈人拜年。长辈人要给晚辈小孩“压岁钱”。人们见面都要互相问“过年好”一类的话。儿童和青年人要游玩一天,妇女和老年人习惯在这天欢欣地叙谈家常。初二日,开始走亲戚,至十五日结束。
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,也叫灯节,城乡群众习惯在这一天吃元宵,节日晚上,高跷、旱船、龙灯、狮子舞等民间文艺在城乡街道广场争相表演。儿童在这一天晚间提出各色各样大小不一的灯笼,汇成灯火一片,各处不断放射出的各种烟火,相互辉映。
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为“二月二”。建国前每年的这一天,每家的人都起五更煎馅食(煎饼)。同时在院中用草木灰撒成大小圆圈,里面放点粮食,象征当年的“粮囤”,预示丰收之意。建国后,城乡群众仍在过节时煎馅食,不过,用草木灰撒圆圈的习惯已经很少见。
清明节 公历四月四日、五日或六日为清明节。建国前的这一天,各家的门上边、门两边都插柳枝,这天或之前几天,各家的人都要去添坟祭祖。
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,也叫端阳节。传说端午节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。是日,家家在门上方插艾棵,并吃粽子、糖糕、油角。母亲给儿童做黄鞋、香袋。据说这能祛灾避邪,驱逐五毒(蝎、蛇、蜈蚣、蟾蜍、壁虎)。
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。这一天,各家的人都要烧纸祭奠亡故亲人。
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。过节时,亲戚、朋友互相探望,并互送月饼、果品。节日晚上,全家人团聚赏月,吃月饼、焦馍、石榴、柿子等,并饮酒畅谈。
十来一 农历十月初一欲称“十来一”。这一天,迷信说法是阎王爷放鬼的日子,老百姓要到坟茔给已故先辈人烧纸送钱。
冬至 每年公历十二月二十一,二十二或二十三日为冬至,人们在这一天都习惯包饺子。
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。相传为佛教释迦牟尼的成道日,这天要用谷米煮粥供佛,以后演变为习俗节日,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米饭。
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(也有二十四日)为祭灶日,也叫小年。传说这一天是灶神爷上天之日。这天晚上,百姓们以麦芽糖(也叫祭灶糖)祭祀灶神爷,求他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建国后,绝大多数人已经不再祭祀灶神,但是,人们都还保留着过祭灶吃祭灶糖
0394-5732168
0394-54498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