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p's Park

叶氏庄园

您当前位置:商水县叶氏庄园 >> 文博资讯 >> 文博资讯 >> 浏览文章

邓 城 地 名

时间:2018年08月28日 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: 字体:

邓城位于沙河的南岸,古称“河之阳”。邓城曾是邓晨、邓艾屯兵之所,曾出土有碑刻(碑文为“邓晨、邓艾演兵之所”)可证,但可惜此碑后失落不知所在。

沙河是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的一级支流,古称“滍水”。据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《水经注》记载:“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尧山。”沙河春秋时期名作“水”,汉代称“川”、“水”,故此时期著作均为此名,为后世研究者增添不少麻烦。《后汉书•光武帝纪》载:昆阳大战时(公元23年)“水盛溢------溺死者(莽兵--编者注)以万数,水为不流”。至明代嘉靖年间(1522年—1567年)《鲁山县志》始写作沙河。流经郾城段古代曾名大(殷)水。为减轻淮北水患,元、明两代于偃城、舞阳境内曾三次截汝东流。从远古时期到解放前,限于当时的生产条件,交通工具非常简单,富人无非骑马坐轿,绝大多数的穷人只有靠双腿走完成千上万里路。坐船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相当于今天乘火车、坐飞机,水路就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,古代便捷的交通完全要靠它。沙河上溯可到今平顶山,下可东经颍河入淮河至越国入大海,是横贯古中国中原地区东西的重要河流,因此是当时非常繁忙的古中国中原地区交通纽带,扼东西南北交通之咽喉。明清以来直至解放初期,沙河航运十分兴旺,为豫西、豫东水上交通纽带。数十吨重的木船、帆船及后来更为现进的汽划子,从漯河经周家口入颍河可直通淮海。清康嘉(1662—1821年)鼎盛时期,邓城作为沙河中游重要的水陆码头,樯帆林立,万商云集。凡船行至其处,南来北往、西上东下的客商、船家必下船从叶家埠口上岸吃饭住宿,上下货船转运频繁。作为古代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,邓城的兴起,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,在其紧临沙河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背景下,还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。

据史书载,春秋时期邓城为一个邑(城市),名为“邓”。其春秋前历史余查询史书但因学识所限目前尚不见记载。春秋时先属蔡国管理,后属楚国。据《史记•屈原贾生列传》记载:屈平既绌,其后秦欲伐齐,齐与楚从亲,惠王患之,乃令张仪详去秦,厚币委质事楚,曰:“秦甚憎齐,齐与楚从亲,楚诚能绝齐,秦原献商、於之地六百里。”楚怀王贪而信张仪,遂绝齐,使使如秦受地。张仪诈之曰:“仪与王约六里,不闻六百里。”楚使怒去,归告怀王。怀王怒,大兴师伐秦。秦发兵击之,大破楚师於丹、淅,斩首八万,虏楚将屈匄,遂取楚之汉中地。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,战於蓝田。魏闻之,袭楚至邓。楚兵惧,自秦归。而齐竟怒不救楚,楚大困。从这段《史记》原文中可知,当时屈原被贬退之后,秦国想发兵攻打齐国,可是齐国与楚国有合纵的盟约,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,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,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楚国表示臣服,说:“秦国非常痛恨齐国,但齐国和楚国有合纵的盟约,若是楚国能和齐国断交,那么秦国愿意献出商、於一带六百里土地。楚怀王贪图得到土地而相信了张仪,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,并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。张仪欺骗了楚国,对使者说:“我和楚王约定的是六里,没听说过有什么六百里。”楚国使者非常生气地离去,回到楚国把这事告诉了怀王。怀王勃然大怒,大规模起兵攻打秦国。秦国也派兵迎击,在丹水、淅水一带大破楚军,并斩杀八万人,俘虏了楚将屈丐,接着又攻取了楚国汉中一带的地域。于是楚怀王动员了全国的军队,深入进军,攻打秦国,在蓝田大战。魏国得知此事,派兵偷袭楚国,到达邓地。楚兵非常害怕,不得不从秦国撤军回国。而齐国很痛恨怀王背弃盟约,不肯派兵救助楚国,楚国的处境非常艰难。由此可见,春秋时期邓地即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,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城邑,应当在春秋前曾经为中原地区一个重要的国都。

《左传•桓公二年》记载:“二年春,王正月戊申,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。滕子来朝。三月,公会齐侯、陈侯、郑伯于稷,以成宋乱。夏四月,取郜大鼎于宋。戊申,纳于大庙。秋七月,杞侯来朝。蔡侯、郑伯会于邓。九月,入杞。公及戎盟于唐。冬,公至自唐。”通俗来说就是鲁桓公二年春天,周历正月戊申这一天,宋国的华父督(即“宋督”,宋国太宰,华父为其字,督为其名)杀死了其国君与夷和大夫孔父嘉。滕国国君来鲁国朝见。三月,鲁国国君与齐侯、陈侯、郑伯在稷这个地方会见,谋划平息宋国之叛乱。夏四月,鲁国拿走了宋国的郜大鼎(郜大鼎,本是郜国的大鼎,郜国为宋国所灭,郜大鼎亦归宋。现在宋国用郜大鼎来贿赂鲁国)。戊申这一天,鲁国把鼎放入其太庙之中。秋七月,杞国国君来鲁国朝见。蔡侯、郑伯在邓这个地方会见。九月,鲁军进入杞国。鲁公与戎在唐地结盟。冬天,鲁公从唐地回国。这说明 “邓”地当时就非常有名,为当时中原一带比较大的城邑,交通比较便利,蔡侯和郑伯两个国君才在此会面商议两国大事。

从考古来说,现在邓城一带出土颇多古兵器、古器物如铜箭镞、铜剑、陶豆、陶鼎、陶鬲、陶釜、陶甑、陶瓮、陶盆、陶罐等,可证是当时即有先民在此生活与繁衍,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。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邓城叶氏住宅附近方圆200米范围内龙山时期及其后文化层堆积厚达四五米,有些文化层堆积较厚的地方离沙河大堤仅有一两米,可知其历史之悠久。令人可惜的是邓城北部屏依沙河,北部历史上经沙河冲刷南溜,致使大部分文化层冲毁,1949年《河南日报》对本年沙河大水冲垮邓城寨北门及沿岸房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。现在农人捕鱼、挖沙时尚能从河中捞出部分器物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本村村民曾在邓城西部三队河里湾地里,挖出一个一米多高的大铁钟,重一吨多,钟上铸有当时群众不认识的大字,当为寺院道观里报时、集众所敲打的法器,由此钟巨硕形态可见当时寺院规模之大。后生产队将此钟卖给供销社废品收购站。笔者年幼时,曾在邓城西边沙河南岸见有一崩塌的砖券墓,砖上有几何纹,墓内有铜镜、铁剑,惜当时年幼害怕,不知珍惜宝物,跟随比我大点的孩子往里乱扔些砖头砸碎了事。现在回想,此墓应至少为汉代墓葬。因此地段现已被沙河防护工程所覆盖,要不可以建议文物部门发掘一下,作为邓城历史悠久之见证。

东汉建武十三年(公元37年),刘秀任命跟随其起兵的妻兄邓晨为汝阳太守,其在任兴鸿却陂,灌溉田地几千顷。邓城作为汝阳郡重要的城市,紧临沙河,市场繁荣、土地肥沃、灌溉方便,是汝阳郡重要的水陆码头、交通要塞,当是其修整水利、开渠平地、屯兵耕田、与民生息的重要地方。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邓艾初为司马懿掾属(佐治的官吏),建议屯田两淮,广开漕渠,并著《济河论》加以阐述。时邓艾屯兵耕田于邓地。当时邓城作为一个交通便利的城邑,是邓晨、邓艾重要指挥地点和方圆几十里士兵和百姓购物贸易的主要集市,当时应当修筑有防御性的城寨,故才得“邓城”之名。

郦道元所著《水经注》是以水道为纲,可以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,对于古中国地理的变化,描述是最为客观的。当时局限于自然条件与生产工具的限制,人们逐水而居,故大凡名川江河边,地势之高、土地肥沃处,必有先民之聚居,久之则为城邑。古之东都汴梁、西都西京、商都郑州均可为证。经过自己长期不懈的研究,他认为邓城无论是从水系之变化还是地理之变迁,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、人文古迹,可以断定邓城一带即为史前古中国的中心,即“天中”。为了验证他的判断,其数次躬身至我书斋长谈,查询资料。余因对《水经注》未及涉猎,只好仅就现今历史遗存供点资料让其深入研究。

沧海桑田,今日之邓城也如同许多历史上的大都邑一样,湮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。许多游人到邓城旅游时,恐怕没有人能想到,自己脚下的土地上,曾经有过的辉煌;那静静的叶家埠口上,曾经也是樯帆林立,万商云集。只有那沙河水,依旧欢快向东流去,奔向那广阔的大海。


  • 旅游热线

    0394-5732168

  • 投诉电话

    0394-5449809

  • 邮箱:hnssyszy@163.com
  • 网址:WWW.HNYSZY.CN
技术支持:中原传媒